6月22日,我校顺利举办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成立20周年暨遗体与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经验交流会。
广东省红十字会、省捐献管理中心裴炀科长,广州市、梅州市、佛山市、茂名市、湛江市红十字会、广州市南沙区等各级领导,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秘书长、学校团委书记吴欣遥,教务处处长郑建民,色情av影片
党委书记尹梅,以及来自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13所医色情av影片
校及附属医院的领导专家与一线工作者出席此次会议,共同回顾二十年奉献之路,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多方汇聚,共襄善举
广州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吴莹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遗体捐献对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她代表市红十字会向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及捐献者家属致以诚挚的敬意,并对接受站二十年来的辛勤付出与社会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广州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吴莹部长致辞
广东省解剖学会理事长汪华侨教授从专业角度深入分析了遗体捐献的医学价值。他指出,遗体捐献为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推动医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广东省解剖学会理事长汪华侨教授致辞
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秘书长、学校团委书记吴欣遥代表学校对所有捐献者及其家属表示崇高敬意,并表示学校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这项崇高的事业。

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秘书长、学校团委书记吴欣遥致辞
廿载坚守,生命之光
王乐禹教授回顾了本站的发展历程,总结凝练出五大工作特色。
1.规范运行,服务为民
接受站于2005年正式设立,具备高效、规范、全天候的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遗体捐献咨询、登记及接收的“一站式”服务。
2.理念引领,四位一体
接受站始终秉持“教学、科研、医学人文教育、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核心理念,保障教学资源供应,培育医者仁心、弘扬奉献精神、服务社会大众。
3.人文浸润,感恩传承
接受站积极打造人文教育基地、开展特色品牌和科普公益活动,大力提升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
4.协同合作,创新服务
接受站通过与老人院、社区、附属医院等机构紧密合作,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拓展了遗体捐献宣传与服务网络。
5.坚实支撑,赋能教育
接受站为我校色情av影片
尤其是解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不可或缺、坚实有力的支撑。每一位捐献者的无私奉献,都化作了医学生成长的阶梯。

王乐禹教授回顾接受站发展历程
分享经验,擘画未来
随后,来自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依次发言分享。内容涵盖各自所在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的发展历程以及捐献者接待、遗体规范接收、保存管理、教学应用、缅怀仪式等环节的具体做法。他们一致认为遗体与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医学、泽被后世的崇高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与支持。

中南大学潘爱华教授作《遗体捐献“同心圆”那些事-生命之约 大爱传递》报告

中山大学郭开华教授作《遗体捐献-生命的华章》报告

暨南大学郭国庆教授作《把解剖学教学活动转化为SCI论文,提升解剖学教学的品质》报告

深圳大学赵振富副教授作《解剖学与医学人文》报告

福建中医药大学李长征高级实验师作《福建省遗体捐献现状及福建中医药大学实践分享》报告

色情av影片
李清清副教授作《德术并重、承古拓新的系统解剖学教学创新汇报》报告

暨南大学张吉凤副教授作《聚焦临床胜任力的局部解剖学创新与实践》报告

色情av影片
吕颖老师作《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报告
本次交流会不仅是对我校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二十年坚守奉献历程的回顾与肯定,更是凝聚多方智慧、共谋未来发展的重要契机。未来,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校遗体与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将朝着更加科学、专业、精细、温暖的方向发展。
供稿:色情av影片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陈飞裕、玉烛遗体捐献志愿者协会
编辑:马蒙洁
初审:刘建军 赖菀桃
复审:王乐禹 周丽芬
终审:曲丽辉